首页

超美媛主

时间:2025-05-26 09:35:11 作者: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在沪体验端午民俗 艾草清香与AI科技相遇 浏览量:38026

  中新网上海5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24日,第三届“一校三区”台联联谊暨海峡两岸青年学生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艾草清香与AI科技相遇,传统民俗碰撞数字创意。

嘉宾与海峡两岸学生代表共同完成了乙巳蛇年端阳两岸祈福纳吉仪式。(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香囊寄情、雄黄纳吉、兰汤祓禊,三礼既备,四方荣光……当日活动中,现场嘉宾与海峡两岸学生代表共同完成了乙巳蛇年端阳两岸祈福纳吉仪式,以亲身体验同续千年雅范,祈愿健康平安。两岸青年学生还共同表演了汉服花式空竹《龙腾盛世》。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指导,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携手上海市普陀区台联、长宁区台联、黄浦区台联共同举办,以“两岸端午艾相连 AI共展新画卷”为主题,旨在通过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搭建两岸青年心灵沟通的桥梁,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翼,共绘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崭新图景。上海市台办副主任庄潜、上海市台联党组书记李海泳等出席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向海峡两岸嘉宾及青年学子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同宗同源的文化基因,端午习俗中沉淀了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是两岸青年共同的精神根脉。华东师大持续通过创新性文化活动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活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沉浸式互动中深化文化共识、凝聚血脉亲情,这正是两岸青年共同的文化基因的生动表达。

  活动创新性融入科技元素,《AI中国节·端午》视频展示了科技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记者看到,现场嘉宾代表和两岸青年学生代表共同上台,从“端午关键词”中随机抽取词语,由AI现场生成活动主题海报。海报中有乘风破浪的龙舟、艾草和粽子包裹着的乡愁、醇香的雄黄酒、五彩绳化作数据流构筑起横跨海峡的桥梁……这些历经千年的端午符号,通过AI的“笔触”,生成一幅“两岸共展”的文化新画卷,勾勒出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

《京魂扇韵》舞蹈融合京剧元素与传统扇舞的表演,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表演环节,黄浦区台联选送的《京魂扇韵》舞蹈融合京剧元素与传统扇舞的表演,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长宁区台联选送的男女声二重唱《归》承载着思念与团圆,唱出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普陀区台联选送的舞蹈《如愿》表达了对父辈奋斗的致敬,以及对家国团圆、山河无恙的深切祈愿。这些节目通过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点亮了海峡两岸青年共同的文化记忆,增强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和中华文化认同。

两岸青年学生在旱地龙舟赛车活动中体验民俗。(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游园会将端午节传统文化体验推向高潮。旱地龙舟赛车、粽叶运乒乓、艾草锤制作、艾草香囊制作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让两岸青年学生和台胞台属在动手制作及友谊赛中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亚运会】孙颖莎和早田希娜惺惺相惜 希望彼此共同进步

对此,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指出,部分潜在价值高、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数据无法直接向社会开放,需依托更加专业的力量,付出一定治理和开发成本,形成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社会各方调用。

从网红乌梅汤到AI辅助临床诊疗 专家建言数字中医药发展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各项试验。飞船、着陆器已基本完成力热试验产品研制,火箭正在开展各型发动机地面试车,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载人月球车、月面载荷方案正在进行竞争择优。

镜观·领航|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我们坚持内容为王、形式为要,深挖文化遗产、深耕文化创意、深化文化传承转化,目前孵化了‘深空未来’‘永恒的巴黎圣母院’‘茶无此人’三大主题IP,未来将持续探索内容、场景、运营创新,做强文化空间一体化运营的‘之江模式’。”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亮介绍。

“对话孔子”百项文旅活动在济南府学文庙启动

据介绍,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侦查部门还发现相关企业为谋取收益,在整个出口过程中充当出资人,将巨额资金投入到犯罪团伙虚构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货运出口等各个环节,同时骗取的出口退税款均交由骗税团伙分配,其投入供应链的资金已被犯罪团伙大肆挥霍用于购买房产、豪车等。

中国最北冰雪马拉松赛在漠河开跑

能否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无一不是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中发展壮大、成就辉煌,也无一不是在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声色犬马中日渐衰弱、走向没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1945年7月,深谙历史规律的黄炎培造访延安时就曾向我们党提出这样的警醒。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